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绿城南宁,群贤毕至。
9月2日,以“深化改革创新 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南宁召开。
9月2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以“深化改革创新 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南宁召开。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梁凯昌 唐典胜 摄
盛会启幕,恰逢其时。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全国报业同行相聚绿城,共话改革、共谋发展。
碰撞前沿思想,凝聚智慧力量。一个个新颖观点,一个个创新案例,坚定了全国报业不断探索前行的信心和决心。与会嘉宾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强化内容优势,提升智能技术水平,聚焦重点领域,破解关键难题,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以报业融合引领媒体深度融合,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9月2日,2024年中国报业创新发展案例展在南宁开展。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周军 徐天保 摄
强化内容优势,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内容建设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各报业主流媒体咬定“内容为王”,不断创新内容生产策略与内容供给方式,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优质内容引领者。
“什么样的文风为我们所提倡?”全体大会中,光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慧敏就如何改进文风,引经据典,娓娓道来。
“走心的文字,成风化人。”王慧敏认为,“新闻媒体,不独是资讯工具,更是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新闻报道,不止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更是一项立心铸魂的经国大业。”
这项大业,容不得浅尝辄止,不可能一蹴而就。近几年,光明日报社在改进文风方面不断探索,用小角度讲大道理,用妙故事化硬题目,用好文笔活泛题材,不断提高文化含量,提升报道质量,扩大传播声量。
常改,方能常新。光明日报头版先后策划“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等栏目,将笔触向普通群众倾斜,用百姓语言讲述百姓故事,践行党报“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职责使命;秉承开门办报传统,8月份头版头条推出“携手奔赴现代化的明天”专栏,和全国各省区市党委机关报、各条战线的通讯员联合一起践行“四力”,共同记录各族儿女奔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铿锵足音。
作为承担党和国家科技宣传任务的中央主流媒体,科技日报紧扣“创新”这个关键词,全力打造“头条工程”,开设“创新故事”专栏,讲述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取得创新突破的故事。
“科技日报社在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方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创新故事系列报道现已刊发近百篇,激发出强烈的创新自信。”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碧涌说。
前不久,“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引发关注。
北京中轴线,不仅是地理的线,更是文化的轴。作为文化央企,中国文化报创新推出“北京中轴线”连版长卷报道,以富有冲击力的视觉语言、恢宏大气的版式设计,赢得了普遍好评。
加强技术赋能,激发主流媒体变革浪潮
2023年,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成为媒体热词。
智能时代下,主流媒体该如何推进“系统性变革”?
近水楼台先得月。“科技日报社充分发挥技术方面优势,持续推进‘科技融媒+’平台建设,‘科报智能大数据系统’汇聚高质量科技资讯4亿条。”张碧涌说,“我们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形成多种创新场景应用,实现生产传播的一体化和智能化,大幅提升采编工作效率。”
从“纸媒体”奔向“智媒体”,传统纸媒正借助技术赋能重塑,在融合发展中向智媒奔赴,舆论主战场展现新面貌、新成效。
今年4月,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所属中国文化报社正式成为第十九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该集团已由过去的一张报纸,发展成为业务范围涵盖传统报刊、新媒体、会展广告、新文创IP、文旅智库、印刷等领域的综合性媒体集团。
不断发展壮大,靠的是什么?
“集团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推动平台融合、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向纵深推进。”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徐海军表示,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传云全媒体融合平台”,集“媒体+政务+智库+产业”于一体,打造中华文化智能传播工程,实施中国非遗出海项目等,为行业开展数字化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基础和强大的资源支撑。
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连通江海的大运河。8月28日,在运河建设两周年之际,广西日报创新采用AIGC赋能融媒体创作,打造3D+AI全新酷炫动画产品——水墨山水长卷《平陆运河进行曲》,在广西云客户端上线两小时就获得了超30万次点击量。
这是一次艺术与现实碰撞的创新尝试,也是智能技术重构新闻传播业态的实践探索。
“我们坚持以先进技术驱动媒体转型,重构媒体融合发展技术底座。”广西日报社社长,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波向大家揭示好作品背后的技术底气,“紧跟大数据、云计算、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我们成立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应用研究中心(广西实验室),不断提高对智能化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数据驱动媒体运营、个性化推荐等的支持力度,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内容需求”。
当前,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正全力推进区、市、县技术平台三级贯通工作,构建“全区一张网、共享一朵云、共建一平台、融合一盘棋”全媒体传播体系。
“发挥自治区党媒龙头引领作用,我们将新闻线索自动汇聚、智能审校、短视频智能生产、虚拟数字人主播等实用好用技术赋能市县融媒体中心,全面提升市县融媒体中心‘策、采、编、发、评、营、管’能力和效率。”徐波说。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作为一项连续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媒体融合发展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由此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早在2015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就以全力打造自主可控传播平台——“南方+”为抓手,坚定开启全面融合转型的实践探索。如今,从南方+的“一端破茧”,到“两端一云”(南方+客户端、GDToday [今日广东]客户端、南方智媒云)的“三位一体”,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构建起贯通“报、刊、网、端、微、屏”的六维全媒体传播体系,覆盖用户超4.6亿。
全面融合转型走到第十个年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创新体制机制方面有何经验?
“我们着眼于塑造与融媒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不断探索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发媒体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以融合催化质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启宇介绍。
该集团建立“两端一云”推进工作机制,紧扣融合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不断推动改革攻坚;成立报网端融合运营委员会,全面强化报网端一体化统筹协调,打破制约融合发展的有形和无形之墙,实现全媒体转型。
成立于2006年的成都传媒集团,资产总额达180亿元,新媒体用户总数4.7亿,综合传播影响力和总体经济规模稳居全国同类报业集团第一方阵。
这背后,是成都传媒集团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大胆探索。
“对标对表‘两分开’,集团重塑治理体系。”成都传媒集团董事长,成都传媒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母涛介绍,“我们施行‘事业与企业分开’,坚持‘采编和经营两分开、两加强’,构建‘媒体事业集团+文化企业集团’顶层架构,形成媒体事业与文化企业合理分工、相互赋能、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创新管理运行机制,该集团媒体事业单位打破传统采编部门制,建立“大中心制”“频道制”“栏目制”,形成“一支队伍、多个平台、一体化运行”的运行机制;文化企业单位建立完善经营评价、项目管理、目标考核、薪酬激励、职业经理人选聘五项制度,将目标考核结果与绩效年薪直接挂钩,有效激发干部员工干事创业活力。
媒体融合来到“下半场”,系统性变革迎来“起跑线”。展望未来,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全国报业将以此次大会为起点,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下,爬坡过坎、守正创新,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在勇担新的文化使命上交出新答卷、展现新作为。